澳門簡介
 澳門經濟情況
 澳門酒店業發展研究
 



  澳門簡介
 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,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,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“澳”。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(即牡蠣),蠔殼內壁光亮如鏡,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。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"濠鏡"。從這個名稱中,又引申出濠江、海鏡、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。
 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 ──天后,她又名娘媽。後人在其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。
  十六世紀中葉,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,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,居民誤以為指廟宇,答稱“媽閣”。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“MACAU”,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。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裏,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,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,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。
  自 1999年12月20日 起,澳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。在“一國兩制”政策的指引下,澳門實行高度自治,享有行政管理權、立法權、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,而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。
  澳門的面積很小,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,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。

中西文化、民情風俗
  澳門是十九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,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。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,一個融合歐、亞、非、美四洲人民的“華洋雜居”的國際城市於是誕生。
  在這種機遇下,澳門得風氣之先,成為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、最多、最重要的地方,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。與此同時,居住在澳門的外國人,也以各種方式,向世界各國介紹在澳門見到的一切中國文化思想與生活習俗。澳門,也是一道外國認識中國的門戶。
  澳門開創了許多“中國第一”的事業,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(聖保祿學院)、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(白馬行醫院)、中國第一所西式印刷廠(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)、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(《蜜蜂華報》)( A Abelha da China) 等等。
 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裏,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,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。這些生活社區,除了展示澳門的中、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,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、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。這種中葡人民共同蘊釀出來的溫情、淳樸、包容的社區氣息,是澳門最具特色、最有價值的地方。
世界遺產

  2005年7月15日,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議上,“澳門歷史城區”正式獲得通過,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項目。《中國國家地理》雜誌評選中國最美的五個古城區時,澳門名列第三。歷史城區擁有25個歷史建築物,正是澳門居民聚居和生活的地方,這亦是吸引遊客之處。
 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,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。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,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。
 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的獨特反映,是中國歷史城市中極具特色的組合。
 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西生活社區有序的組合,從歷史到今天,都與居民的生活習俗、文化傳統密不可分。
 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。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、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,以西式建築為主、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;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;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、多元共存的結晶。


版权所有